台灣生活空間

  對於大部分的人而言,生活週遭的一草一木經常是不經意地發生 ,也不經意地消失。往往到了最後時刻才發現許多事物,已經自我們 的生活中消失而不見蹤影。像是台南的延平街、宜蘭礁溪的協天廟都 在挖土機的魔掌下化為塵土。現存的,像是台北的迪化街,三峽的民 權老街,或是台中、新竹、高雄、台南等地的火車站,則是在現代與 歷史的交戰中掙扎,在目前的環境下,一般的歷史性建築並不能得到 良好的照顧,除了文化團體的努力外,這塊土地更需要的是一般大的
關心與珍惜。

  以台南為例吧,印象中的台南是一個歷史古城,可是除了孔廟和 安平古堡等一級古蹟外,在許多台南人的回想裡,更多的應該是許多 散落在市區現代建築下的古老記憶,可能是家門前從明鄭遺留至今的 土地公廟,也可能是清代所建的城門樓閣,或是讀書時代,幾乎每間 學校都有的紅樓,甚至是日治時所留下來都市建築格局。它們有些毫 不起眼,或是受限於認定標準而無法列級古蹟,但是當一棟棟的新式 建築在台南平地而起之後,過去的建築物似乎注定將走入歷史。安平 「延平街」的教訓或許是一個警惕,但我們不希望其他的記憶也都化
為塵土而遠離人們的生活之中。

  台南地區關心生活空間的一群人組成了「新生態藝術環境」,透 過出版刊物、舉辦演講、藝術展覽表演等活動,以實際的行動來關心 都市空間品質。從九月三十日起「新生態藝術環境」推出「台南意象 —票選台南重點空間資源」活動,我們獲得該團體同意之後,將平面 的出版品資料轉為網路格式,希望透過網路的介紹,能讓更多熱愛台 灣這塊土地的人,一起有重新認識台南這個城市的機會,並希望能夠 將此流傳下去,作為認識台灣整體環境的參考之用。


台南意象—票選台南重點空間資源


回到蕃薯藤網路